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是努力提高資源保障能力的重大舉措,是確保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加快將礦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有效途徑。地質勘查部門的主業是地質勘查工作,因此,在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要重點發揮好技術支撐優勢,切實履行好礦產資源保障職責,深刻認識和科學分析各地區的礦產資源狀況,加大新技術、先進設備的應用,加強科學立項和綜合研究,把握“358”和新機制核心要求,切實落實好自身找礦行動戰略部署任務,在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努力尋求新的“突破點”。
(一)要深刻認識和科學分析各個地區的礦產資源狀況,加強綜合研究和科技創新,在地質工作上尋求“突破點”。
1.地勘單位應充分了解本地區在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快速推進,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的過程中,對礦產資源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的整體狀況,特別是對重點礦種的需求情況。針對本地區的資源稟賦條件,科學編制自身的地質找礦戰略,在解決本地區急劇增加的資源需求狀況的同時,要重點加大區域地質調查、地球物理調查、地球化學調查等基礎性地質工作以及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程度偏低,許多重大地質問題尚未解決,重點成礦區帶中、大比例尺基礎資料嚴重不足,資料信息有待更新等基礎地質工作。積極主動策劃並承擔基礎地質項目,科學圈定新的找礦靶區,理順本區域各礦區的地層層序,建立岩漿活動序列,劃分地質構造構架,圈定物化探異常,確立重要找礦線索或礦床(點),為地質立項提供重要依據。
2.在地質工作程度相對較高的區域,在充分利用區域物化探和礦調成果獲取省地勘項目、中央勘查基金項目以及國外風險勘查基金等項目的同時,要進一步發揮自身專業技術和人才優勢加強綜合研究,不斷運用新的找礦理論、技術手段和方法,對基礎地質資料進行新的解譯和成果集成,圈定新的靶區為科學規劃找礦提供依據。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特別是高光譜、高精度磁法、重力、電法、化探、鑽探、測試等技術方法的應用,不斷提高深部和覆蓋區找礦效率。同時,要把這些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充分運用到礦山周圍找礦和深部勘查工作,進一步擴大找礦前景。
3.要進一步創新地質找礦理論,實現地質勘查技術方法的自主創新和發展,增強地質找礦科技支撐能力,以理論創新和科技進步來推動地質科技創新水平的不斷提高。要努力提升地質工作科技含量,積極促進三維技術、多功能電法探測儀器、地球化學預測盲礦、高性能成像測井、系列頂驅設備、1.2萬米鑽機、近鑽頭端地質導向系統和X80鋼管等核心技術裝備在地質勘查工作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地質科技裝備水平。
4.要提高質量標準,增強質量意識,全面提高地質勘查質量管理水平。要結合國土資源部下發的質量管理規範,進一步細化本單位的地質勘查工作規範和質量管理辦法,並經常組織專家組開展質量檢查工作,與野外一線地質人員共同研究找礦問題,共同探討找礦突破和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質量問題。積極開展好質量自查、互查和抽查工作,加強地質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監管工作,嚴肅查處地質勘查工作中暴露出來的質量問題。要搞好科學立項,切實做好地勘單位組織專家組對自身所立項目的初步研究審查制度、省局專家組赴野外一線實地踏勘確立立項可行性制度和省局專家組再次審查合格上報制度,進一步提高項目立項的成功率和質量水平。
(二)把握核心要求,在實現“358”戰略目標和把握新機制上尋求“突破點”。
2012年5月24日,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在江西省找礦突破推進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時指出︰對于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核心要求,一是要堅持“358”戰略目標;二是要很好地把握新機制,但重要的是要落實“風險勘查優先,資本技術結合優先,探采一體化優先”的“三優先”原則。
因此,各地勘單位在壯大地質勘查隊伍找礦基礎水平和條件的同時,要按照汪民副部長提出的要求,本著“三優先”原則,進一步落實“358”戰略目標,在全新的機制下構建以市場機制為導向的多元化投資平台,調動各方積極性投身于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去,在地質找礦實踐中積極創新找礦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探索運用新的找礦模式、新經驗推動找礦突破,為實現找礦行動目標尋求新的“突破點”。
1.堅持風險勘查優先原則,積極引入大的企業集團,整合周邊的礦權,推進整裝勘查。要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制訂切實可行的找礦方案,引導企業大膽投入風險勘查,通過大規模投入,较終實現找礦的重大突破。在此基礎上要統籌兼顧好相關各方利益,特別是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要切實解決好投入能夠找到礦、投資能夠有盈利、找礦有激勵、地方有收益等重大問題。
2.本著資本與技術結合優先的原則,創新找礦收益和管理制度,完善找礦激勵機制,搞好資本和技術的有機結合。鼓勵采取不同方式組成利益共同體,通過市場重組、並購實現找礦資源的较佳組合,形成一批很好的勘查市場主體,組建大型勘查公司。明確誰投資誰受益原則,建立起利益共享平台,通過勘查市場的繁榮來實現新的找礦“突破點”。
3.堅持探采一體化原則。從經濟運營機制上來看,探采一體化就是采礦要對探礦進行反哺,通過探采一體化,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並通過加快發現、加快開發,促進在采礦過程中不斷發現新的資源。通過以采扶探、以采養探,促進采礦及探礦進入良性循環。勘查開發一體化的實行,以礦養礦,以礦生錢,無疑也增加了探礦的“造血機能”,為新機制的有效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發揮政府職能,積極打造好市場導向的制度平台,努力創造社會資本、企業資金、地勘單位都可以以礦業權、勞務、技術服務、資金等形式投資入股,參與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良好環境和氛圍。通過建立市場導向的制度平台來促進資源、資本、企業、地勘單位的良性互動,調動各方面的找礦積極性。通過制度的創新保障找礦突破過程中制度本身的完善,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礦產資源管理模式。要積極探索出台地質勘查成果獎勵辦法,激發地質野外一線人員的找礦熱情。
5.在找礦突破的實踐中,積極探索和廣泛推廣地質找礦工作新思路、新辦法、新措施和新的經驗。如︰河南嵩縣在整合勘查基礎上的利益共同體概念;河南小秦嶺金礦勘查基礎上的老礦區深部找礦模式;河南“訂單式”的資本與技術結合新模式;安徽泥河提出的探礦權超前設置的1:5萬礦產遠景調查新模式;青海引入企業投資前期風險勘查模式;雲南以“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科學規劃、突出重點、整裝勘查、快出成果、多方籌資、集中投入”為基本原則,財政出資加強基礎地質調查研究,為商業性勘查提供基礎資料和技術指導服務的先進經驗,不斷為新機制賦予新的內涵。同時還要注意研究和總結好實施找礦突破這項超常規的戰略行動過程中,在打造制度平台、促進科技創新、加強基礎調查等方面的經驗和教訓,調動社會方方面面的積極性,為實現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獻計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