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百年地質圖藝展在中國地質調查局大樓展出。展覽旨在紀念中國地質調查百年,展現了地質調查工作的發展歷程。
全國地質資料館聯合中國地質圖書館從館藏圖件中精心甄選了100余幅地質圖件,制作了18張展板,整體長度達23延米。展覽按地質圖的發展階段分為4個部分︰初創(1935年以前)、探索(1936年至1954年)、成長(1955年至1994年)、飛躍(1995年至今),系統展現地質圖100年來的發展演變,揭示中國地質調查工作100年來的輝煌歷程。
100年前,一群風華正茂的青年在地質宗師章鴻釗、丁文江和翁文灝的悉心嚴格培養下,從地質研究所完成學業後進入地質調查所工作,從此開創了中國地質調查事業的新紀元。10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地質工作者,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不畏艱險,在國家地質調查與找礦事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身為地質學家的他們,以畫家的技法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地質圖件。這些地質圖件不僅僅是地質工作成果表達的載體,也是地質人員辛勤勞動創作的藝術作品。
全國地質資料館和中國地質圖書館珍藏了百萬余件地質圖件。這其中的優秀作品堪稱藝術品。手繪圖件線條清晰、構圖合理、用色考究、畫工細致;機助圖件內容豐富、色彩鮮明、制圖規範、整飾精美。展覽集藝術性、觀賞性、專業性為一體,以100年來地質圖的發展歷程為主線,從美術作品欣賞的角度,對地質專業圖件和手繪素描圖加以展現。這些圖件以科學的方式承載著地質信息,同時展示著深厚的藝術美學,反映了地質工作者良好的藝術素養與浪漫的工作情懷,展現一代代地質人對地質精神的傳承與發展。
100年來地質圖的演變,實際上是中國地質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的縮影。經過幾代地質人的不懈努力,我國陸域全部達到了中比例尺研究程度的水平,並開展了區域海洋地質填圖工作。我國由“地質空白”走向地質大國,是我國百年地質調查事業的巨大成就之一。
本次展覽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調查部、直屬機關黨委主辦,全國地質資料館、中國地質圖書館等單位聯合策劃並編排制作完成。展覽部分素材來自于中國地調局組織開展的“開啟地調工作新百年,重拾地質工作基本功”地質圖素描技能展示活動中的優秀作品,包括中國地質調查局岩溶地質研究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等單位入選的作品。
據悉,本次展覽還在國際互聯網上進行在線展出,展示地質圖件近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