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可直接向公眾免費發布的總數據量高達3.3TB,內容包括基礎地質、礦產資源勘查、水文地質等。
經過近兩年的建設和試運行,全國地質資料館核心數字系統——數字地質資料館系統12月10日通過了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的成果評審驗收。由國務院參事、國土資源部原總工程師張洪濤任組長,多位院士和資深專家組成的驗收組對該項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
全國地質資料館核心數字系統具備數據核驗、編目、入庫、統計、查詢、提取、分發、發布等基本功能,同時支持分析研究、標準數據接口、網絡應用程序駐留、第三方服務與應用等擴展功能。該系統是政府地球科學調查成果直接面向公眾服務的公益性地球科學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
據介紹,目前,全國地質資料館可提供10萬余種、360萬件地質資料數據信息,總數據量高達31.5TB。通過此項工作的實施,可直接向普通公眾免費發布近18000種、50000件,總數據量高達3.3TB的信息。內容包括基礎地質、礦產資源勘查、水文地質、環境地質、海洋調查、地球物理與地球化學調查、軟科學研究等,以及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地質旅游資源調查、缺水地區找水、農業地質調查資料和地學科普資料。數據形式既有文字報告、數據表,也有大量的圖件、數據庫等。用戶可利用該系統提供的功能,按照需求進行查詢檢索,瀏覽地質資料,利用網絡地理信息工具和網絡應用系統分析地質空間數據庫,也可通過自己的應用系統,調用已發布的符合國際標準的地質圖及專題圖服務接口,將其與自己的數據和應用進行深度融合。
“這項系統的建成將極大地提高地質資料為社會服務的工作效率。” 全國地質資料館館長嚴光生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在現有工作基礎上,在全國相應的區域資料館、行業資料館全面推廣該系統,其较終目的是通過相關技術將各自的資源連在一起,為大家提供更多的地質資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