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新聞中心
联系我们

新聞中心

我國將用四年建成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

發佈日期:2012-06-29  來源:www.shtbex.com

  6月26日,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基礎設施建設一期工程啟動暨出測儀式在北京舉行。該項工程將歷時四年,投入5.17億元,調集全國31個省、區、市測繪地理信息單位的3000余名技術人員,在全國範圍內建成高精度、三維、動態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該工程將啟動迄今為止全國较大規模的國家一等水準網建設、以及全球衛星導航定位連續運行基準站網和衛星大地控制網建設。
        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完成後,將實現全國覆蓋,在中國陸地國土上任何一點,都能得到及時的測繪基準保障;將實現坐標系統與海拔高程的高效結合,實現綜合、一體化的空間地理位置服務;現代大地測量技術的應用將實現現代測繪基準的動態更新,更加科學、精準辨別基準的變化,我國測繪基準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將對我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全球大地測量以及地理空間框架一體化建設做出巨大貢獻。
        國家測繪基準體系是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自建國起歷經六十余年的發展,在我國坐標系統、高程系統和重力系統的建立以及各類地形圖繪制、測繪成果服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經濟社會對測繪地理信息需求日益增強,我國現行測繪基準體系的技術更新嚴重滯後于現代測繪技術的發展步伐,測繪基準體系現勢性差、無法保證成果的準確性成為現代基準建設面臨的問題。
        由于經濟發展以及工程建設大規模開展,國家測繪基準基礎設施破壞或損毀嚴重,測量標志的損毀率逐年升高。測繪基準現勢性差,靜態的三維坐標及高程信息等已不能準確反映當前的基準動態變化狀態。因此,加快推進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當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通過全面的測繪基準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整個測繪基準體系向現代化邁進。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基礎設施建設是在現有基礎上,利用現代測繪新技術和空間定位技術,通過新建、改建和利用的方式建立地基穩定、分布合理、利于長期保存的基礎設施,形成高精度、三維、動態以及幾何基準與物理基準一體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
        該工程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任務︰
        一是完成國家現代大地基準建設,建成初具規模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連續運行基準站網和衛星大地控制網,獲得高精度、動態三維、穩定、連續的觀測數據,提供實時定位和導航的信息,以滿足國家對坐標系統和定位的需求。在全國範圍建成360個全球衛星導航定位連續運行基準站,其中新建150個、改造利用60個,直接利用150個。建設由4500點組成的衛星大地控制網,其中新建2500點,利用2000點。
        二是全面開展國家現代高程控制網建設,完成全國範圍的現代高程基準傳遞,通過與衛星大地控制網的結合,實現大範圍高程變化的監測。由388條水準路線、27400座水準點組成,路線總長12.2萬千米,其中新建7865點,直接利用19535點。
        三是大力推進國家重力基準點建設,補充和完善國家重力基準。在已有絕對重力點分布的基礎上,選擇50個新建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連續運行基準站並置重力基準點,形成分布合理、利于長期保存的國家絕對重力基準的基礎設施。
        四是建設國家測繪基準管理服務系統和測繪基準數據中心,具備先進的測繪基準數據管理與處理功能,形成每天約600個全球衛星導航定位連續運行基準站,超過10000點以上衛星大地控制網數據處理分析能力,工作效率將提高近5倍,提升現代測繪基準成果服務的能力。
        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完成後,將在國家工程建設中得到廣泛應用,無論是大範圍、快速地進行工程測量、形變監測,還是專業地圖測制,都需要高精度、動態、現勢性強和全國統一的測繪基準基礎設施服務。在構建數字地球、數字中國、數字省區、數字城市等過程中,現代測繪基準體系通過提供高精度的地心坐標以及高精度高程信息,為確定地標物的位置提供更精確的坐標及位置信息。在應對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工作中,基于現代測繪基準基礎設施的長期連續監控系統已成為防災減災、災後評估、規劃和重建的有效途徑。在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資源、稀有金屬資源勘探過程中,現代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連續運行基準站和衛星大地控制網可為勘測提供高精度、連續和快速的定位服務,大地水準面可提供全國統一的高程基準,使資源勘測的效率和準確性提高20%至30%。在城市應急系統建設中,以現代測繪基準體系為基礎,以統一、高精度、三維的坐標系統與高程系統為依托,建立了水、電、氣、油、銀行、醫院、通訊、消防、公安等行業和部門的綜合聯動,保障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發揮。在地理信息產業發展過程中,現代化的測繪基準體系建設為各類信息的地理位置描述、采集,各種基礎和專業地圖的制作,地理信息處理、整合等提供了參照基準。

  • 相关新闻